首页 > 教研工作 > 正文
实验中学艺术教育集团简介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16日


 

上海市静安区实验中学艺术教育集团于2017年2月获批筹建,2019年5月正式挂牌,是以静安区实验中学为龙头,以艺术特色项目多维度发展为纽带,区域内多学段多法人学校共同参与,致力于开展普及性的艺术项目教育、普惠性的艺术专项发展、普适性的学校特色发展模式研究的教育共同体。

集团在区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组建理事会,以项目合作为主要形式,保持集团成员学校法人地位不变,办学自主权不变,结成非法人治理结构的教育综合体。集团由静安区实验中学、中兴路小学、蕃瓜弄小学、育婴堂路小学、中山北路小学、洛川东路小学、永兴路二小、宝山路小学、童园小学、闸北三中心小学、恒丰中学、彭浦四中、风范中学、回民中学、塘沽学校、和田中学、彭浦三中、成功教育实验中学、市西初级中学、彭浦初级中学、大宁国际学校、三泉学校等22所中小学校组成。

集团坚持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不断开发丰富课程资源,课程项目逐步系列化,课程内容不断完善,开发实施共享课程材料。课程内容包括漆画、版画、陶艺、手风琴、民歌、民舞、鼓乐、古筝等,涵盖音乐、舞蹈、美术的三大类8项艺术科目。

集团坚持以队伍培养为轴心。打造了一支有敬业爱岗之心、有专业引领能力、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团队中逐步涌现了胡菲、胡萍等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老师。团队中有上海市“为人、为师、为学”优秀典型、上海市园丁、区教育系统十佳青年标兵……

集团坚持操作路径的创新。在不断丰富课程内容的同时,依托高校及上级教研部门的指导,借助项目学校与不同社区、海上文化中心、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单位场馆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丰富项目学习的渠道与载体,努力创设外部发展环境,成功在多所学校不同年级全员推进开设了《五彩民歌》、《民族律动风》项目联动。

 

 

实验艺术课程,让孩子自由翱翔

 

走向新优质,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

静安区实验中学始终以“创建校风好、质量高、有艺术教育特色学习型窗口学校”为办学目标,“以学做人、求真知、会健身、追求美,培育具有文化底蕴、艺术气质和坚持精神的合格小公民”为育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学校先后荣获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上海市“新优质学校项目”推进学校。

育德、育美双管齐下以特色见长的办学路

目前学校中、高级职称教师占87.2%,有市教委审批和区教育局批准的教师工作室各一个。实验中学的教师有着一种精神:同心同德办校,尽心尽责育人。通过“艺术教育链”、“坚持精神”教育活动、学生实验创新课程开发、乒乓球课、适当增加学生思维量的研究等项目引领,带动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艺术教育链”项目,已经惠及区域内学校23所,几年里覆盖受益学生3000多名,获得市级以上奖项学生上千名。

■育德篇,以小见大培养“坚持”精神

李广金校长说,成才是全方位的,在各种素养中,一个人的品德至关重要。放一把雨伞、摆一个饭碗、拿一册书本,在很多人的眼中,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然而这都是一些难能可贵的教育资源。小故事蕴含大道理,通过培养学生培养一些良好的小习惯,折射出的却是一些对人生弥足珍贵的体验。

学生在成长中有快乐也有困难,如何把困难变成动力,让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就要在学生意志品质上进行润泽。从2007年开始学校开展“坚持精神”活动,在学生和老师中寻找“坚持精神”典型,通过主题班会、升旗仪式、专刊交流等形式弘扬这种精神,培育学生自信自强信念,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品牌项目。

■育美篇,特色“艺术教育链”惠及周边

学校定位于“优秀+特长”的办学目标,在现有大纲课程规定艺术类基础课程下,进行整合,设定为全员参与的基础课和拓展型课程。学校根据教师的业务特色和艺术课程整体设置的需要,开设了舞蹈、古筝、手风琴、合唱、工艺美术、陶艺、版画、哑鼓等八大项艺术类拓展课程,对学生提出“七会一特长”,培养学生人人会唱、会跳、会画、会演讲、会写一手好字、会一种乐器、会动手制作,并使其中一项成为自己的特长。

当实验中学与周边小学对艺术教育的共同需求形成共同体之后,均衡区域内义务教育资源的“艺术教育链”随之形成。从2006年的7所学校已经发展到今天的23所;从原先带动一所小学到今天发展到幼儿园、小学、初中和街道社区;从原来的送教上门到今天形成了“教师联动”项目。去年,由实验中学美术教师牵头,8所中、小学9名美术教师积极参与,共带动127名学生共创作146幅作品,在9所学校进行的漆画版画联动项目带动区内专项美术教育的蓬勃兴盛。同时,创新实验课、律动民族舞蹈、五彩民歌等教学研究项目的不断创新,更是推动学校艺术教育不断深化发展。

■教育科研引领100个实验“做成”新优质学校

近几年,在上海市“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再次焕发了活力,学校在整合区域艺术教育资源提高品牌知名度、完善学校艺术教育校本教学架构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实验类课程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学校以主题式教学研究、项目任务、激励机制等使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能力迅速提高,一批骨干教师、特长教师脱颖而出,部分学科在区内有一定优势;通过多方努力,使得学校从艺术特色教育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多维度发展的“新优质项目”推进学校。

动手实验是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学校自主开发了“100个实验”校本课程,部分实验是由学生自己设计完成,在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方面成果斐然。据“100个实验”项目负责人、理化生教研组长徐秧银老师介绍,其中,75个实验来源于教材中的课本实验,20个由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点方面的掌握选择研发,另外5个则由师生共同联动开启。这些课程不但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更是将课堂讲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例如有一个衣架改进的创意就来源生活细节,一位同学注意到在弄堂里晾衣服,风一吹起的时候,若夹子太少衣服就容易被吹落,夹子太多又浪费,其实关键问题在于夹子的摆放。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画平面图,引用力学原理,设计出了最适宜的角度,用尽量少的夹子将衣服稳稳地固定住。这个衣架改进实验在区学生科技制作创意大赛中获得大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多元化素质。

学校党支部书记、物理教师陈学文发明的液体压力研究仪更是在上海市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谈起这个实验的初衷,陈学文表示,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和现象对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光通过理论教授和公式推导,往往只能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应付一时的考试,往往难以真正理解并实际掌握。这时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眼光去看问题,从题目中发掘知识点,上仪器解决疑难点,将原本看不见的东西实物化,学生能更直观地看到实验现象,就能更信服现象背后蕴含的知识和理念,并加以掌握。

教育科研引领,带动教学全员高效创新,全体教师都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并带动学生动手操作。2013年学校被评为“长三角”地区优秀教育科研单位。